1665年,康熙娶了12岁的赫舍里氏,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下了盖头,康熙当场愣住,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不停歇。 红烛燃得正旺,烛泪顺着铜台往下淌,像极了赫舍里氏攥紧喜帕的指缝里渗出来的汗。 她刚扯下盖头时,耳坠上的东珠还晃了晃,映得小脸白里透红,可那双眼睛里没有寻常新娘的羞怯,倒像揣着两只小兽,怯生生却又直愣愣地迎着康熙的目光。 康熙那会儿才11岁,龙袍穿在身上还晃荡,手指在腰间的玉带上来回摩挲。 他原以为这新娘会像宫里其他格格那样,低眉顺眼地等他来掀盖头,哪料到她会这么利落?愣了半晌,他才发现自己盯着人家看了太久,喉结动了动,想说句什么,却被赫舍里氏先开了口:“皇上要是看够了,能不能让奴婢倒杯茶?” 声音脆生生的,带着点刚褪的童音,却把“奴婢”两个字说得稳稳当当。 康熙这才回过神,猛地别过脸,耳尖红得像被烛火烫过。 他没应声,可脚却往桌边挪了挪,算是默许。 谁都知道,这桩婚事不是两个人的事。前一年索尼刚被鳌拜挤兑得告病在家,朝堂上四个辅政大臣斗得跟乌眼鸡似的,孝庄太后把赫舍里氏推到康熙身边,明着是选皇后,实则是把索尼家族彻底绑上皇家的船。 赫舍里氏打小在祖父索尼膝头听着这些权谋长大,她扯下盖头的那一刻,或许比谁都清楚——自己掀起的不只是一块红布,是要把赫舍里家的命运,跟这位少年天子捆在一起的决心。 婚后头几个月,康熙总爱往坤宁宫跑。有时是抱着奏折去,两人对着烛火各看各的,他看奏章上鳌拜的跋扈笔迹,她就数他攥紧朱笔时手背上的青筋。 有回康熙被鳌拜气得把奏折摔在地上,赫舍里氏没像宫女那样跪下来捡,反倒蹲在他身边,捡起纸角轻声说:“祖父说,猛虎扑食前,都得先把爪子收起来。” 康熙猛地抬头看她,这才发现这12岁的小皇后,眼里藏着的不只是少女的清澈,还有索尼家族教给她的隐忍与锋芒。 他想起洞房那晚她扯盖头的样子,忽然明白,那不是莽撞,是豁出去的勇气——一个十二岁的姑娘,在权力的漩涡里,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:我跟你一起扛。 后来赫舍里氏为他生太子胤礽时难产而逝,康熙在她灵前坐了三天三夜,手里攥着的还是她当年递给他的那只素银茶杯。 人们都说帝王无情,可谁还记得1665年那个红烛高照的夜晚,两个加起来才23岁的少年男女,一个扯下盖头时的果敢,一个愣在原地的青涩,背后是整个大清王朝最风雨飘摇的权力博弈。 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被刻上了政治的烙印,可赫舍里氏偏用自己的方式,把冰冷的权谋,过成了少年天子记忆里最暖的光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